查看原文
其他

从学生思政辅导员到“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他是如何做到的?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欧万彬,英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岗副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理事,杭州市青年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欧老师(左五)参加“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颁奖典礼。


2024年3月,作为浙江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思政名师评选活动,浙江省第四届“思政星课堂”——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推介宣传活动颁奖仪式在杭举行。令浙外师生欣喜的是,浙外的思政课教师不仅第一次站上了这个颁奖台,还作为“星天团”大学组唯一一名获奖代表,现场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岗副教授欧万彬老师。


学生思政工作让我更懂学生需要怎样的思政课


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是欧万彬老师始终追求的目标。

在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之前,欧老师曾做过八年学生思政辅导员,期间还担任过所在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老师和朋友。这段宝贵工作经历让我明白了,做好学生思政工作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欧老师说,讲好思政课,同样需要抓住学生的心,要把课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去,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价值引领。“抓住学生的心,需要知道学生真正关心、喜欢、困惑的是什么,回答好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策略、从提问到回应、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思考。”

怎样讲好思政课?欧老师的“法宝”是:亦师亦友,重视“理论味”,体现“现实味”,突出“青年味”,既讲“怎么看”,也讲“怎么办”。

为了让思政课入脑入心,他把自己放在当好学生“引路人”的角度,从学情分析、课程导入、教案设计到课件优化制作、学生课堂展示,去构思、设计课程。校国际志愿者服务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金名片,他就把学生参与各类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章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青年视角讨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讲到“科学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相关内容时,他引导学生辩证地去思考讨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他通过启发式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看经济发展形势,“经济数据、物价水平、外贸、投资、消费、就业……”学生在开放式的讨论中找寻答案,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看未来。


欧老师与校多语种宣讲团成员研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


欧老师(中)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欧老师组织开展“青马学理”工作坊活动。


他还紧紧抓住课堂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除组织时政述评演讲,开展模拟政协提案等课堂实践外,欧老师还亲自牵线搭桥带领学生到红色场馆、城市街巷、田间地头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围绕乡村振兴、青年发展、社区治理等主题开展“探美浙江”系列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同时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此外,他还牵头成立“青马学理”工作坊,组织师生联学党的创新理论,担任学校博雅人才学院班主任,创新推出“博雅领读人·品读经典”系列活动等,受到《浙江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形式多彩的教学实践将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将第一课堂的理论传授与第二三课堂的答疑解惑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思政课要体现‘现实味’就必须紧跟时代、映照现实、知行合一,贴近现实、身教言传才是最好的教育。”欧老师说。


教学提升永远在路上,教学优化永远有空间


从2023年浙江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暑期备课会活动本科高校唯一特等奖获得者,到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再到浙江省第四届“思政星课堂”——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一路走来,欧万彬老师一直用热爱诠释着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密码”。


欧老师在“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

现场展示思政课。


“教学提升永远在路上,教学优化永远有空间。”这是欧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在浙外,不仅有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发展计划,还有同事热心的帮助和经验分享。”抱着多学习、多尝试的想法,他每年还都会参加全省思政课的暑期备课会活动。“每次集体备课都是向前辈学习的宝贵机会”,他说,“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教学规律的理解更深刻了,对教学前沿问题的把握更清晰了,教学也就更有自信了。”每次集体备课会后,欧老师都会进行复盘思考,并对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努力提升教学效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堂好的思政课,要坚持内容为王,形式为要,只有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才能在极致‘重复’中把课讲好。”

“现在的大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新颖、信息量大,擅长用新技术新方法,这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除了用心准备每一堂课,欧老师还特别注重学情分析,用心用情地主动了解学生,洞悉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动态,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好教学实施过程。有一次,为了讲明白“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内容时,他专门设计问卷收集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情况,通过词云图分析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很喜欢跟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欧老师说,简单的理论说教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做学生的好朋友,温暖陪伴着他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疑惑困惑,带着问题学习、备课,才能引导学生把问题想明白,把道理讲清楚,把理论讲透彻,把现实讲精彩。”

学生们眼中的欧老师是一位魔法师。“欧老师总能通过举例子、摆事实,激发我们的听课兴趣。他迷人的笑容和有趣的授课风格也让我们觉得理论学习变得通俗易懂起来。”学生任云飞说。“欧老师经常和我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鲜活的例子为我们讲述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起来。”学生靳奕佳说。

“作为思政课老师,面对的学生即是国家的未来,讲好思政课便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欧老师真挚地说。他表示,自己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的“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为要求,强信心、强学习、强专业,在挑起“思政担”讲好“新思想”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推荐阅读



浙江外国语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诞生记

权威发布 | 浙江外国语学院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媒体中的浙外声音(2024年4月)

推开这扇窗,解锁浙外小美好

来源:宣传部、马院 

作者:姚祥燕 、蔡富丽、郭浩宇

排版、校对:陈思羽

编辑:姚祥燕、郑周璇

终审:张佩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外国语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